报告会上,王存玉院士以其个人的科学研究案例,探讨了中国文化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。王院士指出,要与时俱进的学习中国文化,运用整体思维,阴阳的观念,提出假设,归纳科学问题。随后,王院士结合自身学习成长经历,给在座的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,包括与智者同行;敢于创新、不惧失败,要重视基本功训练,要走正道,要在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上力争做到最好;独立思考地学习中国文化的精髓,发挥和挑战自己的潜能等等。最后,王院士还与部分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交流。
王存玉院士现为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(UCLA)牙学院副院长,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,讲席教授。同时他是UCLA工程学院教授,肿瘤研究所和干细胞研究中心的成员。2011年,他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,该称号是美国医学和公共健康领域最高荣誉称号之一,也是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,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第一次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。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。王存玉院士在分子信号,转化医学和干细胞领域主要从事三个方面的研究:分子信号和癌症转移治疗;慢性炎症和感染的分子调控;干细胞特性的分子和表观遗传调控和颅面再生。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国际同行公认的创新性研究成就。在过去的15年中,他的研究成果不断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,如Science, Cell, Cell Stem Cell, Cancer Cell, Lancet, Nature Medicine, Nature Cell Biology, and Nature Biotechnology等,文章累计被引次数超过15000次。王院士还获得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优异奖(MERIT AWARD),南加州中华科工会杰出成就奖(2012年),国际牙科研究会青年研究者奖(1999年)、和国际牙科研究会杰出科学家奖(2009年;2013年)等在内的众多奖项。